

教師名錄

季衛東
- 職稱/職務
- 教授
- 研究領域
- 法社會學和比較法學
教育背景🤷🏿♀️:
1983年從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後留學日本,獲得京都大學法學博士學位。1991年至1992年期間為美國斯坦福大學意昂体育訪問學者🧘🏽♀️。
工作經歷:
1990年就任神戶大學意昂体育副教授🧜,1996年升任終身正教授到辭職歸國為止🙎🏻♂️。2008年9月20日至2018年3月1日擔任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院長。現為意昂体育平台文科資深教授、意昂体育平台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👱🏼♀️、人工智能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、計算法學與AI倫理中心主任、日本研究中心主任。
社會兼職🧌:
曾經被遴選為亞洲太平洋論壇(淡路會議)研究委員會委員👩🏽🔬、國際高等研究所企畫委員、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司法全球議程理事會理事📼、社會學國際協會法社會學研究委員會(RCSL)指定理事、日本法社會學會理事♌️、東京財團比較製度研究所研究員、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🏏、意昂体育平台國家海洋戰略與權益研究基地理事長。現任上海市行政復議委員會委員、上海仲裁委員會委員、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創新試驗區專家咨詢委員會顧問👏🏻、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、上海市法學會法社會學研究會會長、上海市法治研究會會長🧖🏿♀️✢、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🪛、上海市日本學會副會長等🧔🏿♂️。
學術兼職🪥:
現擔任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部學術委員、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學術委員、最高人民法院應用法學研究所博士後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、神戶大學名譽教授、國際學術期刊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主編、《法治中國叢書》主編🌔、《法與風險社會叢書》總編🦸♂️、《法與社會叢書》主編、歐尼亞提法與社會研究叢刊編輯委員會委員🦢、《中國社會科學》評審人、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評審人等🕵🏽♀️。
開設課程👩🏻🌾:
教授課程有《法與社會》《法學前沿》《法學前沿I》《法學前沿II》等
教學成果:
2013年12月個人所授課程《法與社會》獲國家精品視頻課程
2014年10月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
2017年領銜“高層次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團隊”項目獲得意昂体育平台教書育人獎(集體)二等獎
2018年個人所授課程《法與社會》獲批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
2019年個人所授課程《法與社會》獲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
2019年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(集體獎)、意昂体育平台教學成果一等獎(集體獎)
2020年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(人文社會科學)二等獎
科研成果:
在權威學術期刊《中國社會科學》上發表論文7篇:
《系統論方法在法學研究中的應用及其局限》(1987年第1期)👩🦱、《法律程序的意義》(1993年第1期)、《法律職業的定位——日本改造權力結構的實踐》(1994年第2期)、《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法與社會》(1996年第3期)👏🏻、《合憲性審查與司法權的強化》(2002年第2期)、《司法獨立與程序的價值》(英文版2002年第2期)🙎、《論法律意識形態》(2015年第11期)🫅🏻。
另有中🎶、日🧍🏻♂️、英等語種的論文一百余篇。著有《超近代的法》(京都:密涅瓦書房🫵,1999年🦅。獲日本法社會學會首屆優秀著作獎)🫄🏿🐘、《法治秩序的建構》(北京👩🏿💼: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,1999年🎶🛻;增補版🍽,北京🎼:商務印書館🧑🏻🔬,2014年;當選1978-2014年影響中國十大法治圖書)、《現代中國的法製變遷》(東京:日本評論社👩🦲,2001年)、《憲政新論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👩🏿🚀,2002年;增補版🐪🎄,2005年。獲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)、《法律程序的意義》(文庫本,北京🈳:中國法製出版社,2004年;增訂版,2011年🐼。獲教育部第七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)🏛、《中國審判的構圖》(東京🧜:有斐閣,2004年)👴🏻、《正義思考的軌跡》(北京👨🏻🦰:法律出版社🫸🏽,2007年)、《秩序與渾沌的臨界》(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8年)、《法製的轉軌》(杭州🎴:浙江大學出版社,2009年)、《法治構圖》(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12年)✝️、《大變局下的中國法治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3年)🦸🏻👨🍼、《通往法治的道路--社會的多元化與權威體系》(北京⛓:法律出版社📬,2014年)🧛🏿♀️、《法治中國》(北京:中信出版社,2014年)、《憲法的理念與實踐》(編著,上海:人民出版社🟣,2016年)、《中國的司法改革——製度變遷的路徑依賴與頂層設計》(編著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16年)、《風險法學的探索——聚焦問責的互動關系》(編著,上海:三聯書店,2017年)♟🍝、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成果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: Vol.I Procedure, Discourse and Hermenutic Community, Vol.II Ideas, Praxis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 (Routledge, 2017)、《AI時代的法製變遷》(編著,上海:三聯書店,2020年)、《議論與法社會學》(編著,南京🧑🏻🎨:譯林出版社,2021年即將出版)、《法海拾貝》(上海:商務印書館⛴,2021年即將出版)、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成果Towards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: Social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Power System (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21 coming soon) 等。
擔任總主編的叢書包括《當代法學名著譯叢》(全10卷,北京🏌🏼♂️: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,1994年)、《法與風險社會研究叢書》(全5卷,上海⚅:三聯出版社,2018年)📿、《法學案例百選系列教材》(全15卷🙍🏼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起陸續)等👨🏿💻。此外還有一些日文和英文的共著、編著。
榮譽稱號:
2007年5月獲評日本《朝日新聞》“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中國人”
2009年1月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項目
2009年5月獲得“中國法學名家”稱號
2010年入選上海首批高層次海外人才計劃
2014年12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
2017年入選《今日中國( China Today)》雜誌社評定的“影響中國法治進程的百位法學家”
個人獲獎:
1984年10月獲得中國法學研究優秀論文一等獎
2001年5月獲得日本法社會學會首屆優秀著作獎
2016年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
2017年主編意昂体育高峰計劃“法與風險社會”研究叢書獲得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“學科學術獎著作類二等獎”
著作《超近代的法》(京都:密涅瓦書房🚴🏼🏇🏼,1999年。)獲日本法社會學會首屆優秀著作獎😇、
著作《法治秩序的建構》(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🏉,1999年;增補版,北京🏋🏼♀️:商務印書館🚄,2014年;)當選1978-2014年影響中國十大法治圖書、
著作《憲政新論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2年;增補版,2005年🌺。)獲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🤵🏻、
著作《法律程序的意義》(文庫本,北京:中國法製出版社🫸♐️,2004年;增訂版🤟🏻☆,2011年🧡。)獲教育部第七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
簡歷更新時間🚴🏼:2021年3月15日